鋼琴高手!此乃三年多前我對Virgo V的評價,今日再聽技術更新,規模更大,級數更高的Avantera,完全係兩個境界,豪邁奔放有之,慷慨激昂有之,光輝璀璨亦有之,場面愈大愈過癮,音壓愈強愈見功架,總言之就是叫人亢奮的聲音驅策力!或將在電影”監獄風雲”中發哥的名句:“我大聲唔代表我無禮貌!”稍為修改一下,套用到Avantera身上,變成大聲不代表粗聲粗氣或粗枝大葉,而係中氣十足,炯炯有神!播出柴利比達慈指揮慕尼黑愛樂玩(畫展-基輔大門),滿員強音大合奏,鐘鼓齊鳴之下的場面,完全可用上璀璨、氣度寬宏來形容!
一切非偶然,全都是Audio Physic刻意經營且經營有道的成果。表面看似簡單不過的三單元修身型座地喇叭,實為複雜得多的三路半七單元格局。身為Audio Physic旗艦系列Reference Line二佬的Avantera確係不簡單,前障板上僅有三單元,高、中、中/低各一,然而左右兩側板其實還鑲有四單元,低音與輔助低音每邊各一。大家定有疑惑,剛剛才說是三路半,何以現在卻點算出至少四路半甚至五路單元來,這或關乎到各設計師各有自己的一套頻段劃分定義,官方未有詳細交代Avantera的各個分頻點,筆者只好依規格直說,依解剖圖的圖解點算就是。倒也不打緊,如點算出少了一、兩路,或有投訴!現在卻似乎有多,理應高興!規格上,分音路數跟頂級旗艦Cardeas相約,但單元用量、分布與分工則明顯有別,少一只中/低音之餘,Cardeas採取兩側各有一隻十吋低音單元,而 Avantera的兩側各有兩隻七吋單元,並將工作細分成低音及輔助低音。更是全都接上喇叭線及分音器,明顯有別於Cardeas一側主動,一側為被動輻射器的設計。這兩邊側射單元皆主動、同步兼同相運作的”Push Push設計,差不多賞穿堅個Reference Line旗艦系列的各款主聲道喇叭,僅頂級型Cardeas有異兼採用十吋口徑單元,至於本篇主角Avantera及之下各級型號,包括Avanti、Virgo 25與Virgo等,均劃一採用七吋單元。
採取側置或稱為側射式設計的好處,在於可大幅縮窄前障板的潤度,盡量減少前障板阻礙高音、中音的擴散及減低繞射效應,令音場從容拓潤,結像與畫面更清晰。再配合Push Push技術,出現諧震及抖動的程度,比起大口徑低音加大面積前障板設計來得更輕更少,一切在於將活動幅度及能量輸出均較大的低音單元放到兩側,當兩背對背單元採取對向同相、同步運動(推出或拉入),就在Push Push效應之下,剛好抵消可引致聲箱擺動的能量。通過精密計算的分頻及相位角度,加上底噴式反射氣孔,令Avantera的低音來得既豐盛又有勁,兼且反應快速,相當剛陽!
下盤功夫紮實,上幾路的功夫亦相當講究!以自家研發的”全息”高、中及中/低單元為核心發展開來,包括第二代的(Hyper Holographic Cone Tweeter) HHCT II高音及 Hyper Holographic Cone Midrange (HHCM)中音。每當提到Audio Physic自家研發的HHCT高音單元,每每都會再次提醒大家,不要被視覺記憶干擾,HHCT不是編織物軟膜半球高音,而係金屬盆高音。倒也難怪!
HHCT中央的半球形防塵蓋,比例上確大得叫人誤會!由於紙盆高音可謂已走進歷史,八、九十後一代人難得一遇,六、七十後的如非發燒友,也只會在較早期的Bose喇叭如201或301之上見 過。今天,非半球形的動圈高音單元其實絕非罕見,就如 ScanSpeak 的Ring Radiator 高音正 是一例。至於HHCT,決非復古之物,而是全新的設計、物料與技術,就在半球形防塵蓋外圍, 常被人誤認為高音導波器的一圈,其實是直徑1.75吋的鋁質高音盆,盆面向外翻呈拋物線,稍稍 帶點號角狀,表面加以秘製配方的陶瓷處理,帶來質輕而更高剛性的效果。Audio Physic棄半球 取盆的理由,在於其設計師認定,只要形態對頭,選料得宜,盆農膜連動的一致性要比半球為 佳,而「半球震膜則較容易因中央與外圍的運動不一致,因而產生無關於音樂訊息的“鈴震”音 染。
最新一代的Audio Physic盆高音HHCT II,各項重要的更新包括,於鋁線音圈之外套上銅環,以消除電渦流。改用驅動力超強的磁,以提升效率。主動音盆阻尼(Active ConeDamper) ACD, 以特製的矽/橡膠圈嵌到音盆外圈,以控制金屬盆的自身諧震,從而消退鈴震及金屬聲。高音面板上,包圍音盆的開孔吸音阻尼物面積擴大了幾倍,進一步改善繞射及反射。並參照HHCM中音的低諧震雙重框架結構,內框架採用高阻尼的塑料,外面則是直接抵著磁驅系統尾後,背面開有一圈疏氣散熱孔的鋁鑄外罩。
Avantera前障板上的兩隻口徑相約(5.9吋)且外型似無差異的單元,一為中音(上),一為中/低音(下),說外型似無差異,其實音盆中央的相位錐Phase Plug露出部份互有長短,以負責波長較長之中/低音單元的稍長,但兩者的基本結構並無差異,同是Audio Physic自家研製,著名的HHCM (Hyper Holographic Cone Midrange)中音單元,剛才HHCT II高音的雙重框架設計,就是來自這單元。採取雙重框架結構,並複合塑料內框/金屬鑄外架,主要作用在於以塑料的阻尼特性收伏金屬外框的諧震,而一次成形的鋁鑄外框,除為整個單元提供足夠的剛性外,尾部更附有高效能的散熱器,好為雙重鈸磁散熱。鈸磁的優勢在於能量較高,一件體積更小而又能有足夠能 量應付中音工作的磁體,好令音盒背後的磁驅組件大大縮小,亦即減少音盆背後障礙物的體積,空氣/能量的流動更自由,能量反彈/回受干擾音盆的機率更低,就連鋁外框尾後散熱器的形態亦有所考究,齒輪狀散熱器上散熱片的編排,正正就是朝著氣流高效率疏通的方向設計。疏氣之餘,亦為能量強發熱量高的磁,以及附於玻璃纖維音圈筒上的1.25吋口徑音圈,提供適度的散熱,以確保整個磁驅系統的效率。音盆的材料跟高音一樣,同為表面加上秘方陶瓷膜的鋁盆,同樣附有消退諧震、鈴震的ACD主動音盆阻尼環。有說各主要單元之震膜質料一致的話,全頻音色將更一致、更連貫,這個我無從A/B比對去証實,但聽進耳裡,Avantera全頻的交接確實流暢,無明顯的凸出或凹陷,就連底噴式低音反射孔的銜接亦平順。
如設計與技術係喇叭的靈魂,單元與分音器乃器官,無疑喇叭聲箱就是軀殼、載體、平台。關於Avantera的箱體架構特色,除了外面眼見令前障板上各單元之發音面距離/時間一致的後傾姿勢,以及可消除箱內駐波構成條件的兩側板不平行又弧背的造型外,查實裡裡外外還有許多精彩的細節,例如足以大大鞏固箱體的密集內部支撐骨架與間隔。高音、中音與中/低音、低音與輔助低音等三組單元,於箱內各有獨立隔離聲室,免相互千擾。上三路單元前障板由一件厚重的實心鋁材打造,充當一個牢固又穩定的工作/發射平台。高音單元背後引用了前任旗艦型號 Kronos,那同軸高/中音上高音單元的纜索懸掛概念SSC(String Suspension Concept),充當堅個高音單元的懸掛避震。中音及中/低音單元專屬聲室的牆身及頂底,均布滿特定的細孔,以控制內部反射。各路分音器獨立分拆到各單元的聲室,得以既靠近所屬單元,亦大大減少相互干擾。就連鑲嵌上喇叭接線柱的小背板,亦甚講究,不以最普遍的手法靠螺絲釘去固定於喇叭箱 脊,而係採取VCT (Vibration Control Terminal)的方式處理,小背板以黏合劑緊貼於喇叭箱脊之同時,就連兩支WBT nextgen接線柱與小背板之間,亦以橡膠墊作緩衝,全以消除不必要的諧震為目標。考慮如此巨細無遺又毫不妥協,果然係傳統德國貨,可謂相當鮮明的日耳曼本色。
聲音特性上,Avantera亦鮮明不過,一派硬朗豪邁,不單在純音響上的大場面了得!據估計,就算是AV的強烈觀能刺激音效亦肯定擔得起!經再三嘗試,於純音響重播上,Avantera絕對不適用於因環境或人為限制下的”細細聲音樂會”用途,必得豪氣地扭大音量才過癮,才發揮得了Avantera的本色。以本社四百五十平方呎的大Hi-Fi房為舞台,Avantera 大大聲重播出交響曲大爆棚場面,絕無粗聲粗氣,大爆棚爆出動感十足,無亂局的場面之餘仍見後勁。在EMI柴利比達慈指揮慕尼黑愛樂玩”畫展-基輔大門”的重播中,Avantera 確顯得神氣十足,一派強勢氣度,尤以銅管強音羣奏最為搶鏡,好一份實實在在的光輝璀璨華麗感覺,再加上大鑼大鼓的驅策力,以及撞鐘的雄偉感覺,結合出叫我意想不到的浩瀚感,更似滲出一份引誘我去扭大聲再扭大聲的魔力!同樣地,播出李雲迪-紅色鋼琴的“黃河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鋼琴炯炯有神,樂團慷慨激品的強音大合奏,奏出一份大開大合的豪情,如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足以叫人感覺到似要準備面對 洪流衝擊。
© Created by Sound Of Strings Audio Suppli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