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con Acoustics M10 揚聲器

在華沙和布裡斯托的Hi-Fi展會上,我曾領略過Falcon Acoustics M10迷你監聽音箱的非凡音質,因此一直渴望在自己的音響系統中體驗一番。 這兩次展會中,它都備受讚譽,在我看來實至名歸。 從很多方面來看,M10都讓人聯想到傳奇的BBC LS3/5A揚聲器。 據廠商官網介紹,M10是Falcon全新M系列音箱的首款產品,該系列以「傳統設計融合最新技術」為特色。
關於Falcon公司
Falcon Acoustics如今坐落於牛津郡的鄉村,其歷史與如今聲名遠揚的LS3/5A揚聲器緊密相連。 LS3/5A由BBC專案團隊開發,該專案由Harwood、Whatton和Small先生領導,並於1976年10月發表了研究成果。
這款小尺寸揚聲器推向市場時,為極小體積卻高品質的“迷你監聽音箱”樹立了新標準。 儘管它承認無法像大型音箱那樣重現深沉的低音,但其中頻和高頻表現即便不優於當時的一些最佳設計,也毫不遜色。
LS3/5A的設計獲得了多家英國製造商的授權,儘管在音質上有所妥協,卻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大量擁躉。 它的影響不止於此:它讓小尺寸音箱得以躋身高端設計之列——此前這一領域一直由接近衣櫃大小的音箱或靜電揚聲器主導。
Falcon的創始人Malcolm Jones(在KEF任職期間)曾負責設計傳奇的KEF B110中頻單元和T27高音單元,這兩款單元正是LS3/5A的核心。 正是這一組合激發了Falcon現任擁有者Jerry Bloomfield的靈感,他不僅想打造類似的產品,更希望青出於藍。 這款產品更具性價比——至少BBC不會從中抽取20%的授權費,同時也更貼近“現實世界”,專為音響發燒友設計,而非像BBC的LS3/5A那樣,作為二級監聽音箱用於空間有限、無法安裝一級監聽音箱的場景。

M10的設計
作為現已揭曉的全系列M監聽級音箱中的入門型號,M10的箱體比LS3/5A更深。 這在音質上並非壞事,也意味著BBC的律師們不太可能來“挑刺”。
設計的核心是Falcon對著名的KEF中頻單元——5英寸塑膠振膜B110的重新詮釋,該單元最初設計於約50年前。 不過,M10並未搭配T27高頻單元,而是採用了來自挪威SEAS的1英寸軟球頂高音單元,該單元根據Falcon的規格定製。 另一個有別於BBC設計的地方在於,這款支架式安裝的M10配備了後置倒相孔,而非無限障板設計。
這帶來了諸多優勢,尤其是更易於驅動且低音延伸更佳。 倒相孔確實能帶來更快速、更緊實的低音,其低頻衰減點為38Hz,對於如此尺寸的箱體來說堪稱驚人。 它的靈敏度(86dB/2.83V/m)也高於BBC音箱的82dB。 標稱阻抗為8歐姆,對功放十分友好,頻響範圍為40Hz至25kHz。
M10的箱體由義大利手工打造,工藝精美。 Jerry表示,他找不到英國製造商能達到這種天然胡桃木或玫瑰木貼面箱體的水準。 音箱配備了美觀的4mm鍍鎳接線柱,但不支援雙線分音。
在與設計師Graeme Bridge(曾在Celef公司工作16年,參與設計了眾多出色的ProAc型號)交流時,他表示設計目標是“重現經典的英國之聲,帶回20世紀70年代的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產品的所有部件均100%來自歐洲,甚至分頻電容都採購自威爾士。

我在展會一聽到M10,就知道它是我的理想之選:傳統的調音風格,彷彿能將音樂家帶入房間。 用Jerry委婉的話說:“這不是那些糟糕的現代’砰砰、叮噹、嗡嗡’式設計。 ”
儘管價格可能讓人覺得M10是一款入門級產品,但它同樣適合升級需求或作為第二套系統的選擇。 我不僅將它們作為主系統的核心聆聽了很久,還把它們放在電腦螢幕兩側的桌面上使用,體驗都非常棒。
安裝與調試
我將Falcon Acoustics M10連接到可靠的Hegel H190功放上,讓它們靜置幾天再進行細緻聆聽——不過其實無需刻意煲機,因為這對音箱剛在一個月前的慕尼克展會上用過,表現出色。
初聽的感受非常重要,在我的系統中,我聽到了與在慕尼克展會上同樣出色的音質特點,甚至更勝一籌:聲音流暢、活潑有趣,節奏精準且溫暖,同時營造出一種彷彿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儘管箱體小巧,但其聲場卻極為開闊。 事實上,很難想像Falcon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低音表現也值得一提,我記得在布裡斯托展會上,我半開玩笑地問:“低音炮在哪裡? “它的低音沒有轟鳴感,聆聽者也不會察覺到箱體音染。
擺放非常靈活:在聽音室里,它們可以安裝在24英寸的輕型支架上; 在桌面上,用一點 Blutack(一種粘性固定物)就能固定。 與後牆的距離對音質影響顯著,至少需要30釐米的距離,而對我來說,45釐米時效果更佳——此時它們作為近場監聽音箱,在自由空間中表現卓越。
音質表現
在我看來,現代揚聲器往往存在高頻過亮、低音轟鳴、中頻凹陷的問題,或者試圖將聲音“投射”到聽眾腿上,這兩種情況都不自然,既無法重現錄音現場的效果,也不符合錄音工程師對素材的預期(當然,這取決於具體錄音)。
聆聽Neneh Cherry的《Kisses on the Wind》(來自她80年代末的專輯《Raw Like Sushi》),就能體會M10的精髓。 我知道這不是她充滿激情的說唱曲目,而是一首純粹的流行歌曲,但錄音中的細節堪稱卓越,通過Hegel與Falcon的組合完美呈現。 許多配備金屬驅動單元的現代揚聲器會讓這首歌顯得過於刺耳,但在M10上,音質如奶油般細膩醇厚。 顯然,驅動單元不僅實現了幾乎無縫的銜接,倒相孔帶來的延伸低音也十分自然,彷彿將表演者帶到了聽音室中——這正是精心設計的揚聲器的標誌。
播放古典音樂時,效果同樣令人讚歎。 我原本計劃只聽一小時,卻不知不覺沉浸其中,不斷尋找更具挑戰性的曲目來“考驗”這對小音箱。 但無論播放什麼,它們都從容應對,而許多同級別產品可能早已力不從心。
例如,我通常會用亨德爾《彌賽亞》中的一兩首曲目進行測試,2006年Harmonia Mundi發行的由René Jacobs指揮克雷爾學院合唱團和弗萊堡巴羅克樂團的版本是我的首選。 而有了Falcon Acoustics M10,我竟從頭到尾聽完了整首清唱劇。 這不僅展現了中頻的出色平衡,也體現了高低頻的卓越表現,整體營造出的聲場遠超箱體的物理邊界,讓我不禁想起LS3/5A有時顯得受限的聲場。 M10的聲音略帶溫暖甚至柔和的質感,雖不及我常用的Harbeth M30.1,但足以讓聲音的呈現更具真實的立體感和重量感。
常使用的監聽音箱也採用SEAS軟球頂高音單元,因此對M10的高頻表現並不陌生:順滑且細膩,清晰卻無任何刺耳之感,不會破壞整體平衡。 這一點在一些女聲作品中尤為明顯,比如Cyndi Lauper的《Time after Time》和Madonna的《True Blue》。 這兩首歌都揭示了M10在一個Harbeth常顯不足的領域的優勢:節奏把握。 Falcon的設計深諳“律動之道”,能夠跟上節奏變化,甚至讓人不自覺地跟著打拍子,展現出其富有節奏感的迷人特質——在我看來,這始終是個好兆頭。 所以,千萬別以為M10音質細膩就意味著缺乏活力。
當然,所有驅動單元都有其局限性,Falcon Acoustics M10的箱體體積較小,因此在輸入電平較高時會顯得力不從心,無法產生震耳欲聾的聲壓級,動態表現也會因此受限。 對於 Kraftwerk(發電站樂隊)的粉絲來說,它們可能不是首選,不過我還是以可接受的家用音量欣賞了我最喜歡的曲目《Autobahn》。
對我來說,衡量揚聲器性能的兩個真正考驗是:能否自然逼真地重現人聲,以及優質鋼琴錄音聽起來是否像真鋼琴。 我很高興地說,M10在這兩方面都表現出色。 我鍾愛的BBC戲劇錄音,包括《波羅》《朗普爾》和《彼得·溫西勳爵》,都如實還原了演員們的聲音特質。 至於鋼琴,Peter Donohoe在Hyperion的多張錄音中展現的精湛技藝,讓我沉浸其中,總想聆聽更多這位大師的演奏。
總結
毫無疑問,Falcon通過全新的M10取得了成功。 他們成功地在設計中融合了經典(LS3/5A)的精華,同時避開了現代音箱的浮誇特質——後者往往以不自然的誇張低音和刺耳高音為特點。 更妙的是,許多原版KEF B110驅動單元的設計聽起來鬆軟拖遝、缺乏音樂性,而M10卻靈活敏捷、節奏精準。
這款揚聲器讓你能完全沉浸在播放的音樂中,感受其中的情感,聆聽錄音或傳輸的原汁原味,正如錄音工程師所期望的那樣。 對於需要緊湊型監聽音箱的聽眾來說,Falcon Acoustics M10憑藉其超越體積限制的卓越品質,堪稱福音。
技術參數
– 類型:倒相式二分頻支架式揚聲器
– 驅動單元:中/低音:5英寸Falcon B110 ,高音:25mm SEAS軟球頂
– 標稱頻響範圍:40Hz-25kHz(±3dB),70Hz-20kHz(±2dB)
– 標稱阻抗:8Ω
– 靈敏度:86dB@2.83v/1m
– 介面:單線分音接線柱
– 尺寸(高×寬×深):316×185×260mm
– 重量:7.5kg
– 飾面:玫瑰木或胡桃木貼面






絃聲音響 Sound of Strings Audio
官方網站:www.soundofstrings.com.hk
Youtube:www.youtube.com/@SoundOfStringsAudio
電 話:852 – 2388 2893
WhatsApp:63577925
中國客戶服務熱線:86 – 17817400813
陳列室及試音室
香港 九龍 旺角 西洋菜街5號 好望角大廈 15樓 1504室
Rm 1504, 15/F Good Hope Bldg, 5 Sai Yeung Choi, Kln, Hong Kong
掃描二維碼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