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未聽 Audio Physic,新的Step 35依然展現音樂的鮮活靈動,作為「負擔得起的 Hi End」 (affordable Hi End), Step 35可說是初登 Hi End 殿堂最好的敲門磚。
剛踏入音響評論的領域時,Audio Physic 算是最早接觸的原廠之一,每次採訪聽 Audio Physic 講喇叭設計,根本就像是上課,從喇叭的基礎理論講起,而且他們的每一項技術特點,都有聲學物理的根據。
就拿 Step 35 來說,屬於Audio Physic Reference Line,是高階系列最小的書架喇叭,但是技術含金量相當高。書架喇叭最大的難題,就是要在小音箱容積當中,壓榨出更多的低頻,但是Step35的容積就這麼大,如何壓榨?
首先,Audio Physic 賦予 Step 35 水滴型的弧線造型音箱,內部沒有平行面,打消箱體內部駐波干擾,可是箱體內部容積依然沒辦法增加,所以Step 35 使用特殊的阻尼材料,通常喇叭音箱內部的阻尼,多使用軟質泡棉,可是Audio Physic 使用特殊的陶瓷泡沫填充物,質地是硬的,但是內部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孔洞,硬的阻尼物可以強化箱體支撐,降低諧振,而陶瓷泡沫填充物中間的孔洞,則減少箱體內部容積的消耗, 讓 Step 35 在有限的箱體容積內,增加聲波導通的路徑,效果等同於增加音箱內部容積。
您說,這像不像魔法?靠陶瓷泡沫填充物,就能在Step 35有限的箱體容積之內,拉長聲波路徑,而越長的聲波路徑,就能讓喇叭擁有更好的低頻延伸。
如果我們繼續研究下去,就會知道Step 35這對看起來簡單的二音路書架喇叭,其實每一處細節都藏著聲學物理的考量。水滴型的弧形箱體表過,接下來看喇叭面板的傾斜角度,這是為了取得高音與中低音的時間相位一致,就聲學物理來說,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高音略快於低音,即便喇叭與聆聽位置距離不遠,時間差應該很低, 但是Hi End 就是要講究,為了追求精確,必須對高中低頻的時間相位差,予以補償。
時間相位差的補償,可以用兩種方法達成,第一是靠分音器,單體擺在同一的垂直面的喇叭,大多是採用分音器修正時間相位差,第二就是像Step 35這樣,用傾斜的前障板取得高音與中低音的位置差異,讓高音退後一點,獲得時間相位補償。
重點來了!傾斜角度應該是幾度才對?以前Thiel說傾斜角是7度,但這並不是正確答案,7度斜角對Thiel是正確的,但用在其他喇叭上面卻不一定對,正確答案是要讓高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的音圈,處於同一垂直軸線,所以,前障板的傾斜角度,決定於單體的尺寸規格,Audio Physic 的單體都是自家設計,傾斜角也是根據單體規格決定。
Step 35 使用的單體,是Audio Physic 自家設計的 HHCT III 高音(Hyper-Holographic Cone Tweeter)與 HHCM 中低音(Hyper-Holographic Cone Tweeter),之前的Step 25 Plus用也是這兩款單體,但是Step35的單體版本進化到第三代,雖然Audio Physic沒有詳細說明第二代與第三代的差異,但相同的單體,也用在 Audio Physic 自家百萬身價的Cardeas上面,就知道原廠有多麼重視 Step 35 了,十分之一身價的書架喇叭,用上自家頂級單體,就是要讓消費覺得超值。
© Created by Sound Of Strings Audio Supplies Ltd.